李炳亭讲座:高效课堂的路径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作者:admin  文章来源:转载  点击数1350  更新时间:2017/4/22 22:43:04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4、发展学生是教育的“落脚点”

发展什么?自主性、主动性、创造性。有什么样的学生才有什么样的国家,什么样的民族未来。我们是应试教育培育出来的,但是我们的课堂上有可能坐着未来的主席。让每一个生命怒放,教师就是在学生心灵上写诗的人。我们再也不要看到每一个I生命枯萎凋零。好教育写在脸上,种在心里。走进学校去如果这个老师的脸上荡漾着幸福,那么这个老师可能是刚结婚,或者遇到了一个好校长。我们可以看见校门口进进出出的学生,我们看到每个孩子的脸像盛开的鲜花,这个学校就是好教育。

课堂这个小宇宙也应该有“道”。传统的教育中要求学生围绕老师转,这不是典型的地心说吗?高效课堂要是老师围着学生转,要成为“日心说”

第三部分:构建两个关系

教学关系由“惟教”变为”惟学“,课堂不是像牧师一样在布道。而是一种精神生长的一种活动,课堂应该是学堂不是教堂。

师生关系由“惟师“改变为”惟生“

围绕“两惟”关系建立评价体系。高效课堂是以学评教的系统。传统课堂是那些会表演的老师就是好老师。什么是好体育老师,能让学生会投篮的老师才是好体育老师。一个体育老师投篮特别准,但是学生不会投篮。这个老师是好老师吗?哑巴能成为好老师吗?在传统课堂上不可能。但是如今在高效课堂上成为好老师会有可能。

老师要做到这样的人:

老师要习惯做哑巴,管好自己的嘴,该说的说,不该说的千万别说。说多了未必有用。尤其是女老师管好自己嘴,千万别在课堂上唠唠叨叨。有时候会有审美疲劳。

老师要敢于做忍者,要隐忍着,千万别去批评指责或者给学生下定义。我敢说,很多的所谓差生都是我们不负责下的结论毁掉的。你所谓的差生,结果和好学生在一起玩的时候,他们玩得很好,甚至比好学生玩的还好。所谓的差生,是你用你的标准来判断的。

老师要做懒汉。有的老师一遇到学生的问题,马上跳出来给学生解决,好的老师敢于让学生自己解决。今天的辛苦,是你们替代包办之果。辛苦之人必然有可恨之处。你累在何处,没有方法你当然累。管理最差的学校,老师整天到晚忙个不停,但是没效益。真正的好老师是袖手旁观的老师。

模式未必最好,但一定“实用”。比如傻瓜相机,就让每一个想过摄影影的人,满足了自己的梦想。傻瓜相机不就是我们说的“教学模式”吗?传统的课堂教学无法让每个老师都上出好课来,但是模式解决了这个问题。传统课堂就是老师的爬楼梯比赛,比的是脚力如何。但是学校的校长们,能不能考虑不因老师的脚力有差异,而有课堂效益的差异呢?“按电梯”,让每个教师不因有脚力的差异产生效益的差异。按电梯就是“教学模式”。我反对提倡“课堂艺术”,没有技术,哪里的艺术。要生产一个电视机,是一个很具有挑战的工作。为什么农村的女孩子到电视场去打工却可以操作,因为有流水线,因为有程序。要让一个不识字的八十岁的老太太来学会打麻将,按照我们的传统课堂模式,我们会开繁体字课,我们还要搞数学课,还要请麻将专家来培训,还要上四年本科。老太太麻将没有学会却死了。想让老太太学会打麻将,就给他找来三个老头,陪着打半天,会了。所以今天的课堂改革,越简单越好,就要形成模式。

模式是机制:规范“教”与“学”。不管你的职称是什么样的,即便你是特级教师,你也没有权力在讲台上讲。只要让学生学会,哪怕你脸上有雀斑,你都是最美丽的老师。有人说,最好的讲座,不是鼓掌,是一言不发。而是听过之后,站起来就走,回去就干。我们要遵守基本的课堂之道。有人说,“教无定法”,我反对。人生有三重境界: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又是山。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尤其是小学的,教语文的特级教师,都是东北跳大绳的,简直及时群魔乱舞。不要占用孩子的时间过你的“瘾”。教无定法不是“惟”学。当然,课改并不排斥教师专业化。哪怕孙海平能让刘翔跑得快,哪怕他是偏瘫都没关系,而传统的课堂就是让老师都成为刘翔。

第四部分:模式下的教学“三段”

我主张“大课堂”。所谓的大课堂就是不是45分钟,而是把课前和课后挂进来。像火车一样,分为三节:课前、课中、课后。课改要求不要给老师增加工作量。如果一种教育是以牺牲老师的时间为代价,一定不是好的教育。好的教育是什么,传统课堂要求我们老师在课堂上用力,连续站了两节课我们的腿都站酸了,站成了胃下垂,站成了腰间盘突出。站得浑身疲惫,你怎么有精力去改作业。我们要求老师把精力放在课前或者课后。就像做菜一样,你如果你不能提前买好菜,采好原料,你怎么能炒出好菜来。你是拿着铲子在空锅里瞎炒。

贯彻其中的是“主体与主导”。如果处理不好“主体与主导”的关系就不会有真正的课堂改革。

请问:谁是学习的主人?当回答是“学生”时,那么老师是什么?“老师是仆人”,

谁是课堂的主角?当学生是主角的时候,老师是什么?“配角”。什么是主导,就是主要是引导,简称主导。这样理解主导就容易了。把“主体和主导”的问题处理好是一个“政治”问题。如果处理不好,教师就会“失位”“错位”,角色就是人格!我反对替代和包办,就是因为替代和包办会替代了学生一切发展的可能和成长。达尔文的进化论的著名观点就是“用进废退”。就是不发挥功能就没了功能。如我们的脸整天暴露在外面不冷,如果把整天包起来的屁股暴露在外面就会很冷。

有的老师说:“学不会怎么办?”。我不相信,我们要相信,给学生一根足够长的杠杆,他们会撬起地球。发挥集体智慧,借助各种资源手段、初期可精讲、后期只“点拨”。。方法和荣誉心可以解决孩子不够上心的问题。

“主动”才解决课堂生存的问题。比如,鲁滨逊漂流记中的鲁滨逊一样,他没有事先跟妻子学过缝衣服,没有跟母亲学过做饭,但是在环境中他却会了。所有的只是原本就是栖息在枝头,只等着学生去拿过来。世界上最好的老师,是本拉登,因为他可以让很多的人为了实现某一种理想而失去自己的生命。如果课堂上能让我们的学生有这种肉弹精神。

影响进度怎么办?如果学生都不会,你要进度干什么?如果刀磨快了,不就有了加速度吗?

教师怎么做才是主导?四个字——师退生进!师退:放手、放权、放心!生进:话语、选择、评价三权交给学生。点拨:引导、诱导、疏导、劝导、拒绝教导。课堂好不好谁说的算?学生!我们的课堂评价最好的评委是学生。

主导课前:编好导学案。导学案就是让孩子扶着站起来的那面“墙”。首先是分层,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找到自己要学什么。

主导课后:让学生通过自查的方式选择“加餐”。可以给课代表提出一些要求,我们的数学课如果达标测评,过关率低于百分之八十,你的课代表就下课。所以这个课代表不下课就会想办法。老师要去研究怎样利用学生调动学生的能力。

主导课中:四个“主”垂帘听政。四主:学案主导、学习主动、问题主线、活动主轴;怎么垂帘听政?课堂的前段抓预习。大家千万不要把预习理解为咱们原来的自学十分钟。连要求都没有,我们自学什么。预习有三个要求:首先围绕导学案自学,其次要自己能解决百分之五十的问题;最后要找出自己不会的问题。预习展示反馈都是手段。注重课堂的流程,不可能把手段当目的。我们是要用望远镜仰望星空。

“大”与“小”的展示。小展示就是“同步展示”,在学生进行“小展示”的时候,教师是在做调查,发现学生有什么问题,根据学生的问题组织“大展示”,如果老师经过学情调查,发现学生展示的都对,还需要“大展示”吗,课堂的一切决策,都取决与学情。展示要选择共性的问题,展示要展示过程中的互动性。必须有现场的互动,其次展示要注重生成的价值性。漫无边际的展示不可以。老师一直要扮演的是教练员,不能下场踢球。一切为了展示而展示是不对的。

“问题主线” 围绕对“活动主轴”怎么理解。小组就是一间教室里的n个小班。就是没有围墙的小班化。“16教学法,就是一个老师只要解决六个组长的问题,六个组长解决本组六个同学的问题就可以了。能教会50名的学生不是第一名,而是49名。要想学生学得好,就把同等水平的学生结对子,因为他们有共同的语言,他们的目标是一致的。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