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爱太沉重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作者:admin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243  更新时间:2017/9/15 20:59:12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父母的爱太沉重 一碗面条逼疯了亲生儿子 

父母从小就把他管成了乖乖男,他穿衣戴帽、走路吃饭、坐着站着都要符合父母的要求,他对这些要求只能听从,不能有 半点儿反对,因为父母告诉他那是为他好。可是,父母的爱没有把他塑造成绅士,却令他的精神崩溃了。 

 从小就是个听话的孩子 

今年20岁的小林是个文静清秀的男孩,高高的个子,身体略显单薄。脸色呈现出男孩少有的白皙,一双不算大的眼睛中时不时地透出一丝忧郁。 

小林的父母是邻居,两个人的家都不在哈尔滨。他们都是上世纪七十年代的大学生,毕业后,小林的父亲分到了哈尔滨一家企业做检验,小林的妈妈分回了家乡一个效益不错的单位搞技术。后来,小林的妈妈颇费周折地调到了哈市一家工厂工作。二人婚后,生下小林。小林的妈妈怀孕八个半月时早产,小林出生时才2公斤重,身体非常虚弱,所以小林从出生时就非常受到父母和家人的关注。小时候,瘦弱的小林总是有病,所以许多事爸爸妈妈都不让他做。每天早上,妈妈都把当天要穿的衣服,从里到外、从上到下给准备好放在小林的床头,出门要穿的鞋也都早早地放在了门口。我小学快毕业了,还不会自己洗手绢和袜子。小林淡淡地说。 

虽然父母不让小林做任何事,但是对他的管教却是非常地严格。从小到大我所做的每件事都要听从我爸我妈的意见。他们从小就教我走路身子要直,不能左右晃,更不能晃肩膀。衣服穿好后要拉平,不能有褶。到别人家坐客,坐下时要先把裤腿向上轻轻拉一下,然后再坐在椅子或沙发上。坐下后身子不能全靠进沙发里,要坐一半屁股,而且要坐得身子挺直,腿并拢。说话时一定要看着对方的眼睛,不然不礼貌。临走站起来时,要回身把沙发或椅子上罩的套给整理好了。吃饭时的要求就更多了,碗筷摆好后,不能随意用筷子或勺子敲碰碗盘的边弄出声响,嘴里嚼东西也不准弄出声音。嘴里有东西时,绝对不能张开嘴说话。他们说了,要把我培养成一个做大事的人,那样的人应该坐有坐相站有站相,不能像现在的年轻人一样张扬,说话和做事都要有板有眼才行。那时候,父母不论带我去谁家坐客,我的表现都会得到那家人的称赞,大家都夸我是个听话的好孩子。小林说,从小他就被父母这样规矩着,虽然有时也觉得不舒服,但他还是很听话。 

父母管得越来越宽 

小学时的小林还能对父母言听计从,爸爸告诉他怎么做他就怎么做,妈妈让他怎么穿他就怎么穿。上中学后,小林的心理对于从小受惯的管束开始有了抵触心理。 

上小学时我妈就天天在出门时告诉我,到学校以后不要乱疯乱跑,可以在课间时散散步,玩玩简单的器械,但是不准像其他男生一样玩得衣服和鞋脏得不成样子。所以,那时候我在下课时就非常小心,有时忍不住和同学们一起追跑,放学前我就得想办法用水把自己裤子和鞋上的灰土弄干净。有一回,妈妈下班后发现我的白球鞋鞋面上脏了,就追问我是不是淘气了。见我不肯承认,她就边给我刷鞋边哭着说我一天上班多累啊,不就是为了多挣点儿钱把你培养好吗?你从小就在这些小节上不注意,长大了怎么能成器呢?见妈妈这样伤心,我当时有些吓坏了,从那以后,我再也不敢在课间疯玩了。小林说。 

 上中学后,课余时间男同学们都喜欢玩篮球、踢足球,可是这些运动都是小林父母严格禁止他做的。看着同学们在操场上奔跑,尽情地玩耍,小林站在边上无比羡慕。他曾试探着跟爸爸妈妈说起自己也想像同学们一样去打球,可是爸爸一句话就把他的话头给挡了回去:有工夫多看点儿书,跟那些野孩子瞎跑什么?小林闻听,没敢再多说半句。上中学后,同学们穿得都很休闲,我每天穿的依然是妈妈给准备好的衣服,中规中矩的笔直的筒裤,烫得平整的白衬衫外面套着夹克衫。我跟妈妈说,同学穿的韩流的T恤和裤子挺好看。可妈妈马上瞪了我一眼说,那都是些家教不好的孩子穿的奇装异服,我就不敢再出声了。小林说,他甚至曾经想过,自己要是个家教不好的孩子就好了,那就可以尽情地踢球,不怕把衣服弄脏,就可以穿自己喜欢的衣服,不会招来父母的责怪了。

一碗面条逼疯儿子 

小林从小的学习就不用父母操心,高中毕业后,一直成绩优秀的他顺利地考上了省内一所高校。虽然小林已是一名大学生了,已经成人了,可是父母对他的管教依然没有丝毫的放松。 

上大学后,父母给我买了一辆自行车,可是我每次上车时的动作都要受到爸爸的奚落和指责。我学自行车时就没学会溜车,一直都是直接坐在车座上然后开始蹬车。我爸就说这样骑车对男人来讲不潇洒,男人就应该用左腿溜一段车,然后很帅地把右腿甩起来,再坐到车座上。可我试过很多次,就是不习惯那样上车。小林说,父母有时甚至连自己走路的姿势都要挑剔,经常是自己刚迈出家门,就能听到他们在身后说自己走没个走样 

20072月一个周末的中午,小林一家三口人一起吃面条。小林把卤放在面条里后把碗里所有的面条都搅拌了,这下惹得爸爸发火了,说他越大越没有吃相,吃面条应该吃多少就拌多少卤,都搅和在一起像猪食一样让人看着就恶心。小林听着,脸色渐渐地由白变红,再由红变成了紫。后来,在爸爸的要求下,小林把拌上卤的面条用水冲了,再重新拌一点儿卤吃一点儿地按照要求吃完的。 

当天中午,吃完面条后小林默默地走回了自己的房间,一下午都没再出来。晚饭时,父母见小林还没出来,就喊了两声,可是屋里没有回应,从未被如此冒犯的父母有些生气了。后来,小林的妈妈打开了小林房间的门,可是还没等她斥责的话出口,屋里的情景就把她惊呆了。只见,屋里桌上所有的书本都被小林撕得碎碎地扔到地上,床单也被撕成了一条一条的,枕头芯儿里的丝棉也被拽得到处都是。小林正双手拿着一条裤子在撕,见撕不动他就上嘴咬。妈妈叫他,小林像没听见一样。父母过来抱住他,可是小林只一个劲儿地拿着裤子咬,裤子上的拉锁把他的嘴都刮出了血。那天夜里,小林的双手就一直抓着那条裤子,到天亮时他可能太疲乏了,父母才从他手里拿走裤子。父母随即把他送到了医院,经诊断,小林患上了严重的精神障碍。 

小林患病后,父母因为互相抱怨导致不断争吵,最后也分道扬镳了。现在,他们仍然共同付担着小林的治疗费用,可是彼此却不愿再见面,更不愿意再坐下来谈儿子的教育问题。据了解,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小林的精神状态已有很大好转。 

父母要关注孩子的心理动向 

据心理医生介绍,精神障碍是精神活动(认知、情感、意志行为和意识)异常的一组疾病。精神障碍包括精神分裂症(疯子)、精神病(如偏执性精神病、感应性精神病、分裂情感性精神病等)、心理障碍(如人格障碍、进食障碍、睡眠障碍、性功能障碍、性变态等)和神经症(如恐怖症、焦虑症、强迫症、癔病、神经衰弱等)。精神障碍久治不愈,或没有及时治疗,最终导致精神分裂症,此时患者往往处于不知冷热、温饱、羞耻、法理道德,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状态,有的终身疯疯癫癫,衣不遮体,流落街头,有的被迫终身住院,给患者和家庭带来极大痛苦和不幸,同时给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和不安。 

具体到小林来说,他生活的方方面面都长期处于父母的严格要求下,他的心理始终处于一种紧张和压抑状态。小林的父母用自己过来人的经验,以爱孩子、为孩子好为由,把自己的意识和喜好强加给小林,却从没想过征求小林的意见,没去关注过一件事情自己的要求对于孩子的心理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尤其是小林在中学阶段青春期发育时和上大学感觉自己成人之后,他的父母还是采取这种从小一贯的管教,势必会引起世界观渐渐形成的小林的抵触情绪。而当小林感觉到压抑和不满,试图与父母沟通时,他的父母却又采取简单的家长式打击,有些蛮横地剥夺了小林对于自己成长和生活方面发表自己看法的权利,而是以家长的想法替代他的想法,以家长的喜好替代他的喜好。长此以往,对于日渐成人的小林来说,心理的压抑感越来越重。可是,因为从小习惯了家长的管教,也接受了父母听话才是好孩子,才是孝顺孩子的教育,使得小林在心理压抑的情况下找不到发泄的途径,所以一碗面条导致了他心理最终崩溃。而且,小林精神出现问题后,潜意识里还存在着对父母报复的一种快感。接受医生治疗时,他不断地念叨:这下好了,他们的儿子疯了。” 

专家提醒广大家长,教育孩子首先要蹲下来和孩子一起成长,要尊重孩子,要放手让他们在应有的磕磕碰碰中长大,要时刻关注孩子的心理动向。一旦发现孩子心理或精神出现问题,一定要及早治疗,以免错过治疗的最佳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