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繁体中文 用户登录
您现在的位置: 思乎教育 > 心灵鸡汤 > 一生必读 > 正文
执行制度的策略
作者:admin    文章来源:转载    点击数:261    更新时间:2017/5/25         ★★★

实施制度化管理,是当前学校内部管理中最为普遍的管理方式,但在具体的管理过程中,可能会因方法的不当,造成有章不能循,或有章不敢循,最后,还是无章可循的局面;或者,时时、处处、事事都严格照章办事,形成整个单位成员因畏章,不得不认真的遵章,最后是什么都不声张的可怕局面。为了在执行制度管理的过程中不至于出现以上局面,真正的把制度用好,把学校管活,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提高办学效益,我认为,需掌握以下一些策略

 、“决”而不“绝”

所谓“‘决’而不‘绝’”,就是在管理过程中,决定某被管理者已经违反了制度规定,并应受到相应的处罚,但又要让被管理者心悦诚服,不认为管理者没有人情味,做事不绝情。

要达到这样一个目的,管理者在作出某被管理者违反制度决定之前,必须对违纪者产生违纪行为的原因、动机以及相应的背景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并加以分析、论证,最后,才作出判断,确定违纪的性质,以及产生的后果。如果没有造成大的影响,产生严重的后果,就没有必要当众宣布,而是直接与当事人交换意见,告诉他已经违反了制度中的哪一条规定,并提醒他今后应该注意;如果当事人的违纪行为已经产生较大的不良影响,甚至导致了严重的后果。就得果断的作出处罚决定,但在当众宣布之前,最好先与当事人交换意见,并向其阐明作出处罚决定的理由,这样,被管理者才会感到管理者很尊重他,理解他,关心他,从而促进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情感交流,勾通领导与下属的思想,增强领导者的凝聚力,这对推动制度的全面实施,才会产生积极的作用。相反,如果只简单的从违纪者违纪的表象去作出违纪处罚决定,轻者,违纪者任你处罚,重者,违纪者就会产生“顶牛”思想,与领导对着干,到头来,不但不能维护制度的严肃性,还会让下属与领导之间产生强烈的对立情绪,影响工作的正常开展。

二、“活”而不“乱”

所谓“‘活’,而不‘乱’”。就是指管理者在执行制度过程中,要灵活,而又不影响制度的规定性和严肃性,不丧失工作的原则。

常言道,制度是死的,人是活的。就是指管理者在管理活动中不能机械地照制度硬般硬套,而是要具体情况,具体对待,具体分析,灵活处理。既要让被管理者无话可说,又不乱纪律制度的章法,使自己的管理活动于情于理都说得过去。这样,才能真正的把制度用好,把单位管“活”。反之,要么,“活”而无度,失去章法,出现有章不能循的结局,要么,“死”的悲惨,让整个单位没有生气,出现万马齐喑的局面。

三、“严”而不“死”

所谓“‘严’而不‘死’”,就是指在执行制度的管理活动中要照章办事,但又不能事事都刻板地对照制度执行。

要达到这样一个目的,关键要把握好制度的弹性。只要是在弹性范围之内的违纪行为,可按制度规定给予定性,但不给予处罚,不过,需提醒违纪当事人,下次不得再有违纪行为产生,否则,将连同本次一并处罚,这样,就能很好地遏制违纪当事人今后再违纪。从而,达到不“治”而“治”的目的。当然,违纪者的违纪行为如果超越了弹性,那肯定要毫不犹豫的从严而治。

四、“宽”而不“松”

所谓“‘宽’而不‘松’”,就是要给被管理者营造一种宽松的环境,但又要让被管理者感到并非是无所羁绊。

要做到这一点,在执行制度的过程中,必须要把握好一种尺度,做到既不能时时、处处、事事都死死的用制度来圈定,让被管理者感到制度的压抑。但又不能让被管理者无拘无束,因为,如果制度把被管理者限制得过紧、过死,时间长了,被管理者的精神就会进入一种疲软状态,这种状态是很不利于教师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的,因此,要想提高工作效益,把握这一诀窍,也是至为重要的。

五、“细”而不“碎”

所谓“细”而不“碎”,就是指在执行制度的过程中,要管得很周到,管得很精细,但又不能连些琐碎的小问题都一一对照制度来加以论处。

这一点,在整个管理过程中也是极为重要的。因为,工作中很多细小的不良现象,如果不及时加以制止,不将其消灭在萌芽状态,小问题很有可能会酿成大问题,甚至导致无穷后患,但是,如果事事都照章而行,非有一个结果,一则,管理者十分辛苦,二则,被管理者也不易接受,到头来,弄得几家不愿,矛盾重重,不但没有推动工作,反而影响工作的正常开展。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数据载入中,请稍后……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网站公告 | 网站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