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样的中日教育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作者:admin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327  更新时间:2017/9/15 20:27:39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近期观看的一段日本幼儿教育的视频,让我震撼的同时,也让我不禁反思,当我们提出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时,到底怎样的环境才是适合孩子的?

片段一:通山保育院坐落在一个偏僻的小村庄里,园内到处洋溢着乡土本色。孩子们一年四季每天早上都会戴着帽子,穿着T恤、短裤赤着双脚在操场上跑着、跳着、竞逐着。

片段二:孩子们带着帽子、穿着T恤、短裤及救生衣老师一起去远足,其中有一名小男孩因为胆小害怕过河,落在队伍后面,在河边大哭。扑通一声,孩子滑倒在河里,恐惧的孩子挣扎着从河里爬起来,哭声愈加强烈的他站在河中央望着前方的老师和小伙伴们,没有一个人向他伸出援助之手。想退缩的他回头望了望空无一人的河岸,继续无奈地前行。整个远足,他都远远地落在队伍的最后,边哭边走的他竟然摸索着到达了目的地。

或许更多的人看了视频后觉得日本人残酷无情,但是,我们一起来听听他们的院长是怎么说的:我不是教孩子怎么做,而是为孩子创造一个环境,让孩子们在这个环境里自然而然学会各种知识和技能。

而这个胆小的小男孩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下一步一步地战胜自己,超越自己。在他们地区校园之间的摔跤比赛中,老师故意安排他与对方最强大的对手竞赛,这位胆小的男孩面对对手时用惊恐的眼神老师望了望,在老师信任和鼓励的目光中他以顽强的战斗精神打败了强于他近两倍的对手,为他们保育院进入决赛获得关键的一分。这一分对他而言代表的不是简单的胜利,而是勇敢、坚强、不放弃的精神。

勇敢、奋力拼搏、永不放弃是我们一直追求的,可就在这个小小的保育院里,在这群2-6岁的孩子身上一览余尽。这不正是我们《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的精髓吗?

指南要求我们,要根据幼儿的学习方式及特点实施教育。那么幼儿的学习特点是什么呢?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的。在视频中,我们可以感受到那个胆小的男孩就是在直接的感知、实际的摸索、亲身的体验中,一步一步超越自己的。这一次次直接的体验、摸索带给他的将是终身的财富。再看看中国的孩子,别说蹚小河,就是体育课中的跨栏,我们幼儿园中班很多孩子也要向教师求助。很多时候,教师都会跑过去牵起孩子的小手帮助他们去完成动作,恰恰就是这个简单细小的动作,抑制了孩子自己探索的机会,削弱了他们超越自己的脚步。

植树节那天,我们幼儿园为使孩子们积极主动地参与植树节的相关活动,亲身体验劳动的乐趣,感受美化环境的意义,促进孩子与家长之间的亲情发展,组织了一次下乡植树活动。在活动中,我们发现,主角不知不自觉中由孩子变成了家长。在拍摄中,更多的是家长们挥汗如雨的镜头,而孩子们,不是三五个一群在一旁嬉戏,就是一边吃着零食一边注视着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的一举一动。当教师让家长将手中的锄头交给孩子时,很多家长都说:这太危险,砸到手脚可不得了。为了避免危险,家长们包揽了一切,望着站立起来的小树,我在问自己:到底需要成长的是孩子还是家长?

有对夫妻因为工作原因全家移民到了日本,双方工作都很繁忙,没有时间照顾孩子,只好将三岁不到的孩子送进当地的保育院。刚开始,他们着实不放心,因为只要进保育院孩子就必须脱掉外套、鞋子、袜子方可进教室,而教室里冰凉的木地板刺痛了妈妈的心。孩子的妈妈找老师、院长交涉,结果让人很失望:要穿袜子就回家。在异国他乡的他们显得很无奈,只好每天在叹息、纠结中将孩子送进保育院。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渐渐地在孩子的体质变化中明白了这种看似魔鬼的教育,其实就是让孩子在寒冷中用身体抵抗寒冷,通过与寒冷的交战逐步提高自身的免疫力。

相比之下,中国家长往往在秋季来临之际就为孩子穿上了厚厚的秋装。在寒冷的冬天,更是把孩子裹成了粽子。殊不知,他们的御寒力在层层棉衣的包裹下渐渐降低。

(作者周静单位系湖北省大冶市机关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