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外呆了八年总结英语方法,把精华写下来,不是针对天才,是给普通人的 | |
作者:admin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157 更新时间:2015/3/28 18:04:40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 |
|
|
说起学英语,这真是个难度活,费时费力不说,结果还总是不尽人意。可是很少人觉得这是技巧活,都埋着头苦学,大家一路以来都照着初中老师,高中老师的方法顺理成章地学着,我也是经历了这漫长的被教育过程,小时候背了很多课文,可现在没半点有用,以前翻开课本后的单词表开始逐一背诵单词,可是也是效率低下。 其实对于任何一个项目,如果你知道你将会投入超过半年的时间去完成,那就值得在开始的时候,仔细地思考一下“方法”,这样做绝对值得,它会在今后为你省很多功夫,并且在以后的过程中随时依进展情况而修改。像我们的中小学英语教育养成的方法:背单词,听写,背课文,这一阶段一学下来就是10来年,稀里糊涂有了这种习惯,又不去创新别的方法,于是到了大学4级,托福,GRE也一直沿用
1)首先靠听力,别去依赖字形,别去训练写,一切一切从听开始 2)为自己提供“i+1”的学习环境 (这里借用漏屋老师的说法,简单说“i+1”的意思是:i代表你现在的程度,+1代表永远只去学之比你程度高那么一点点的新东西)
为什么只强调听,而忽略“说”“读”“写”。 我们人类生下来,语言的教学本来就是靠口口相传的,大家也都知道语言环境的重要,现在请你回想我们以前的学习方法,翻开单词本,首先单词的拼法映入眼帘,后面跟随着汉语解释,这样我们接触的顺序是: 长期日积月累,你再听到这个单词,怎么能快速反应其意思呢,这造成我们在做听力的时候,即便竖着耳朵,高度集中精力也反应不过来,原因是你根本没和语音“第一时间亲密接触”过,你的第一接触在视觉。所以我认为我们学英语,要刻意地屏蔽掉视觉,只靠听觉。不要说这个词我听不懂,请你给我看,这是错误的。而是我听不懂,就请你用我能懂的词去解释给我听,这就涉及到第二个问题:去听什么,这又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下面我要讲的是去听“i+1"的东西。
第二点: 去创造"i+1"的语言环境。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思考的问题,怎样去创造?大家语言程度有高低,比如有人程度很低,就像刚开始学英语一样,只知道apple和pear,那他的+1可以去加一个cherry; 如果某人程度很好,他的程度在arthritis, tendon, 那他的+1可以去加一个acetabulum(关节窝)。我不希望大家去共学“新概念”,共学“4级课本”这种针对大众的,不是针对你个人的,我希望你去添加你自己想学的词汇。就刚才的arthritis来说,关节炎这个意思对很多人来说很少用,但对一个有关节炎在国外看医生的人来说,就很有用,他一定要描述给医生听他生什么病。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