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误读的“穷养儿富养女” | |
作者:东子 文章来源:转载 点击数116 更新时间:2015/3/5 10:42:52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 |
|
|
“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这句口号曾引起过很多现代家长的共鸣。尤其是经历过物质匮乏时期的家长们都有这样的心声:现在生活富裕了,再也不能让孩子过自己小时候那样的苦日子了。别说“小皇帝”“小公主”习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即使是成年的孩子,做着“啃老族”,花着父母的钱也毫无愧意。 还有些新富家长说,现在孩子的学习压力太大,太可怜了。学习上我们帮不了什么忙,只能在物质上给他最好的。 当孩子的需要被过度满足时,他的快乐感会递减。从这个角度来说,家庭教育时时应牢记“再富不能富孩子”这一原则。 “穷养儿子富养女”被当下很多家长奉为教子圣经,这个古训正在被广泛的误读,很多家长认为,这里的“穷”与“富”单纯指的是物质。 其实,这里所说的“穷”养男孩,并非是要男孩吃粗饭穿薄衣,让男孩承受不必要的非人折磨和痛苦,而是让父母减少对其的娇生惯养、包办代替,让男孩从小多一些历练,培养他们坚韧、顽强的性格,能够自强自立。 富养女儿,也并不是对孩子一掷千金,打造成一个穿金戴银的“富家女”。而是一种呵护,相对来讲对女孩要娇宠。其主要真义是从小要培养她的气质,开阔她的视野,增加她的阅世能力,增强她的见识,使其见多识广、独立、有主见、有智慧。 “穷物质”也不是必须要让孩子过艰苦的生活,而是要让他们经历挫折教育,让孩子懂得生活的艰辛,懂得取舍、满足、克制、感恩与尊重,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独立、勇敢、自强的个性。 “富精神”是“富”孩子的思维、能力,对于生活的态度,情感以及对未来探索的欲望,这是影响他们一生的关键。 富精神、穷意志,要品质,根据性别差异各有侧重,这才该是“穷养儿富养女”真正内涵。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