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繁体中文 用户登录
您现在的位置: 思乎教育 > 科研中心 > 教育改革 > 正文
中国教育需重新“定位”
作者:admin    文章来源:转载    点击数:312    更新时间:2017/4/24         ★★★

央视《新闻1+1》曾报道,湖南湘潭湘机中学一次晚自习意外停电,引发学生集体烧书、撕书。央视评论员白岩松在主持该节目时称:这些孩子们,突然像陈胜、吴广一样起义了

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教育,才会让学生产生如此惊人的举动?

报道称,该校每周只有周日上午半天假,学生这半天只能睡觉。(补课)上课上着上着突然就睡着了。学生说停电只是一个导火索,他们之所以这样做,是想把心里积累很久的怨恨都发泄出来

一周只有半天休息,上课困得都能睡着,这样的学生心里不产生怨恨才怪。事实上,学生对于补课的反抗已经不是第一次。2010年,湖南益阳六中高中生曾在红网上发出反补课倡议书,并号召全国学校成立中国反补课学生联盟。近年来,网络上对于中小学补课的反对声更是一浪高过一浪。

从当前教育的状况来看,湘机中学的学生这次揭竿而起是一种看似偶然的必然。我们无需对这一事件给予过多解读,它最重要的意义或许是在提醒我们,我们的教育出了问题,需要我们去正视和解决。

学生的压力大,原因并不都在学校。地方政府对当地教育行政部门有升学率指标的要求,教育行政部门自然对学校有要求,学校则对教师提出要求,教师最后只能要求学生。这是一种压力的传递。

要化解这种压力,政府首先需要转变教育观念,认真检视当前教育问题的根源,改变教育评价体系。其中特别重要的一点是,对不同教育阶段的任务进行重新定位。

中小学是基础教育阶段,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发展健康的体魄和健全的心智。青少年是身体发育和身心快速发展的时期,这一阶段的学生应该多进行游戏和活动,轻松快乐地学习和生活,对于知识的学习应该广泛全面,而不必追求繁难。

很多人认为中国的基础教育比西方国家做得更好更扎实,其实这只是一种美好而天真的愿望而已。中国学生或许在掌握书本知识上优于西方,然而单纯的死的知识不能天然地形成能力,甚至会成为扼杀能力的帮凶。中国学生的高分低能、缺乏实践能力和创造性就是证明。

在西方国家,基础教育宽而博,中小学阶段通常较为宽松,主要是为学生的身心发展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而到了大学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已较为成熟,后劲就充分显现出来了。西方国家的高等教育一般实行宽进严出,学生进入大学相对容易,但必须勤奋努力才能拿到毕业证,而中小学打下的良好身心基础为大学阶段的冲刺做好了准备。

中国的教育顺序完全颠倒过来,中小学阶段紧张得要命,在沉重的负担和压力下,学生的灵性被一点一点地销蚀,甚至身心健康受到严重损害。到大学时却极度放松,严进宽出让很多学生无所事事,终日沉迷于游戏和交友,作为主要任务的学习几乎被荒废了。如此,别说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就连培养出合格的大学毕业生都很困难。

改变中国教育,需要拿出良知和勇气,真正从人的成长和教育的规律出发,把颠倒了的教育重新颠倒过来。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上一个文章:
  • 下一个文章:
  •    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数据载入中,请稍后……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网站公告 | 网站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