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课堂100问》前言
梁恕俭
课堂兴,则教育兴;课堂解放,则教育生产力解放;课堂生动,则教育文化生动。有什么样的课堂就有什么样的教育,教育的症结在课堂,课改的切入口也在课堂。有太多的教育问题需要回到课堂寻找答案,为此我们编辑了这本小册子,旨在以课堂为突破口和主阵地,为一线课改学校的老师答疑解惑。
什么是“高效课堂”?简言之,“高效课堂”就是指立足于“课堂”,改革传统教法,彰显新课程理念,实现“低耗高效”,真正搞素质教育,用尽可能少的时间获得最大的教学效益。高效课堂是最接近于理想的现代课堂教学形式,它是以模式驱动,以导学案统领,以分组学习为抓手,以“自主、合作、探究”为本质,以“情感、态度、价值观”为目标,以“信仰学生”为宗旨的一种教育思想体系。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构建高效课堂已成为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那么,怎么建设“高效课堂”?“高效课堂”有没有可供借鉴的成功范式? “高效课堂”和我们所说的素质教育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为了更好地推广高效课堂,《中国教师报》中国特色品牌学校共同体通过多种途径,广泛搜集关于高效课堂的各种问题,并请权威专家和一线践行高效课堂的骨干教师作答,精心编写了这本小册子。这要小册子相当于课改的工具箱,使用者可以方便地对号入座,各取所需。课改学校亦可以以此为教材,指导教师在学习中感悟,在感悟中借鉴,在借鉴中实践,在实践中创新,构建各具特色的“高效课堂”新模式。
在“100问”中,我们分10个专题,宏观地,重在从理论方面进行了剖析和阐释,又以语文学科为例,从“言语识字”和“随笔化写作”两个方面,具体地描述了高效课堂的实施路径和践行方法。这样有点有面,粗细结合,理论联系实践,相信使用者会举一反三,为另外8大学科找到更佳的实操方案。
内部交流材料,翻拍必究,不得外泄。
高效课堂100问目录
基本概念
怎样理解“高效课堂”?
高效课堂是单纯的课堂概念吗?
应该构建怎样的教育学?
高效课堂的理论支撑?
什么叫“以学评教”?
新课堂标准?
新教师标准?
新学校标准?
新学生标准?
新文化标准?
课程改革
为什么要进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这次课程改革的根本任务、总目标和具体目标是什么?
新课程结构的特征是什么?
新课程改革的路径与方法?
课改到底改什么?
课改的关键究竟是什么?
预习、展示、反馈的具体要求是什么?
课改需要树立什么样的学生观?
高效课堂对教师的要求?
大班额如何课改?
关系处理
“学生主体”与“教师主导”的关系?
高效课堂应该建立一种怎样的师生关系?
如何处理课堂上“活”与“实”的关系?
如何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教学是技术还是艺术?
“课堂模式”与“教无定法”是否矛盾?
自学是简单的学吗?
点拨与点评有什么不同?
高效课堂忌讳什么?
课程改革与教师职业幸福有什么关系?
校长参谋
校长在学校课改中起怎样的作用,承担着怎样的责任?
如何调动教师参与课改的积极性?
课改应该树立怎样的观念,如何转变教师的观念?
如何化解校园危机?
基层教研的宏观路径?
如何判定学校的课改进程?
教师评价的改革重点是什么?
家长最关心升学问题,如何争取家长的支持?
课改后成绩下降怎么办?
教育家从哪里来?
学生问题
改革初期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针对后进生的信心不足怎么处理,如何对待后进生?
学生动起来影响教学进度怎么办?
学生不预习、不展示怎么办?
杜郎口的学生为什么这么“欢”?
为什么要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的方法有哪些?
自主学习的策略何在?
自主管理有哪些常见模式?
如何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教师对策
教师不适应新课改怎么办?
年龄大的教师排斥课改怎么办?
教师的作用是什么?
教师专业如何发展?
学生遇到障碍,教师是否可以讲?
课改形势下,如 何做老师?
如何“利用学生”?
教育学生需要“兵法”吗?
展示需要教师现场钦点吗?
如何做好教学反思?
模式流程
教学需要模式吗?
高效课堂模式如何先“继承”再“生成”?
高效课堂一般遵循什么样的流程?
高效课堂为什么需要规则?
生命狂欢就是活动连连吗?
高效就是多练吗?
动心与静气矛盾吗?
目标聚焦与课堂开放矛盾吗?
质疑,仅为明辨是非吗?
如何做好学情调查与当堂反馈?
小组展示
如何组建学习小组?
怎样培养小组长?
小组合作注意哪些事项?
如何建立合理的评价机制?
点评可以打断学习的思路吗?
展示仅为了落实知识目标吗?
允许展示错误吗,展示应注意哪些问题?
“对抗”是个人行为吗?
课堂展示无时限吗?
小组合作探究如何做到“优困兼顾”、“生生互动”?
导学案编制
如何认识导学案的作用?
导学案与教案有什么不同?
导学案的编制原则?
复习课、习题课、试卷讲评课需要重新设计导学案吗?
双休日、寒暑假导学案有什么特点?
专题复习课导学案有什么特点?
初、高中的分组实验课导学案如何编制?
导学案需要批改吗?
编制导学案要注意哪些问题?
导学案能否让学生编制?
评价文化
高效课堂信仰什么?
如何构建高效课堂评价系统?
管理部门的评价标准不变,课改如何进行?
高效课堂应有怎样的文化追求?
文化和课改有什么关系?
课改为什么要“解放学生”与“相信学生”?
“以生为本”的校园文化有什么特征?
为什么不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就不会有好成绩?
为什么说“教师的包办”与“学生的依赖”是课改的大敌?
教书育人,这个“育人”如何理解?
另附:梁恕俭老师答课改20问
基本概念
1、怎样理解“高效课堂”?
2、高效课堂是单纯的课堂概念吗?
3、应该构建怎样的教育学?
4、高效课堂的理论支撑?
5、什么叫“以学评教”?
6、新课堂标准?
7、新教师标准?
8、新学校标准?
9、新学生标准?
10、新文化标准?